【凱鈞小百科-5個荸薺的優點】

近期盤點冬令產季的蔬果時,除常見的葉菜根莖選項外,發現目前也正是「荸薺」的產期,這個曾吃過但不會時常吃到的食材,因口感清脆香甜,又被稱作是「地下水梨」。原為野生的水生池沼植物,後因其具有經濟價值,漸被培育成於水田栽種量產,而成為民生食用蔬果
荸薺讀作「ㄅㄧˊㄑㄧˊ」;閩南語唸法類似「妹吉」。因外型又稱馬蹄,別名慈菇。莎草科,生長於沼澤地,地上莖圓柱形,可達 75cm。莖末端膨大成扁圓形球狀,直徑約4cm,黑褐色結成果生長於池沼或水田中,株高60-80公分,盛產期在每年的11-3月間
其含豐富澱粉,熱量比白米飯低,以100公克荸薺(十顆)為例,大約是四分之一碗白米飯的澱粉量。亦富含水分,約佔78%、碳水化合物 18.8%、蛋白質2%及脂肪0.1%,並含有維生素A、B2、C等,及礦物質鈣、磷、鎂等
荸薺的運用廣泛,在鹹甜料理中都有其蹤跡,尤因清脆口感,能為餐食增添豐富層次,像是在馬蹄糕、蒸肉餅、包子、餃子、燴菜、煲湯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讓人回味再三。它不只味美,更是健康好食材,這回我們就一起來認識「5個荸薺的優點」吧!
❶提升食慾好消化
內含粗蛋白、澱粉質,可促進大腸蠕動,有助開胃、消食、通腸利便
❷抑菌防禦顧腸胃
含有抗菌成份荸薺英,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亦具腸胃機能維護,及炎症預防
❸低卡飽足少負擔
每100克裡,僅53大卡,GI值低。具飽足感且不易發胖,且不讓血糖起伏過大,能夠滿足味蕾,又兼顧養身的時令食材
❹生津止渴消水腫
其含豐富鉀元素,每100克荸薺有450毫克的鉀,相當於水蜜桃的4倍、冬瓜的3倍,可有助於生津止渴、利尿、消水腫,且對降低血壓亦有助益
❺護齒保健助發育
其富含磷元素,屬根莖類蔬菜中較高者,每100克荸薺含有64毫克的磷,相當於半顆雞蛋的磷含量。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幫助,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兒童亦適合食用
每年冬至過後為荸薺的盛產期,又分為早熟及晚熟兩種,早熟的產期約在11月-12月,外觀顏色較黑;晚熟約在12月-3月,表皮偏紫紅色,較厚實
在傳統市場和生鮮超市都有販售,市面上可以看到削皮和沒削皮的,一般來說未削皮的會比較便宜,也比較能久放,因此最好購買完整不去皮的
➡️外型完整,沒有蟲蛀的孔洞
➡️手輕壓,硬實不軟爛者為佳
➡️選擇真空包裝,品質較穩定
➡️若是已削皮的荸薺,必須避開表面出現黏液、顏色發黃或發黑
保留荸薺外皮,直接用餐巾紙包裹放入冰箱冷藏,約可保存1-2週左右;食用前再去皮,更能留其甜脆程度。已去皮的荸薺,可泡在檸檬水中冷藏,每天定期換水約能保存3-4天
⚠️荸薺性寒味甘,每日建議用量約200公克內
⚠️由於生長在泥裡的荸薺可能有細菌、寄生蟲附著,所以要清洗乾淨煮熟才食用
⚠️荸薺若用其做甜品,可久煮使其口感軟化;若用來炒菜,則待其它食材快熟成時,最後再放入荸薺迅速翻炒,以維持其清脆口感
⚠️荸薺雖富含磷,但跟其他主食相比,其蛋白質含量相對低,可做成低蛋白點心,如馬蹄糕,適合腎功能耗弱者適量解饑、補充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