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

|立即加入會員獲得專屬優惠|

「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

出差期間正好遇上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籌辦的「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身為時尚產業成員,加上是 Netflix Bridgerton的忠實觀眾,當然要專程朝聖觀展!
展覽展出近四百件華麗精美的法國服裝、珠寶與配飾,回溯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時尚歷史,呈現服飾能如何優雅勾勒出高尚體態及彰顯脫俗品味的奇思妙想。
展覽規劃五大單元:絢麗宮廷(1770‒1790年)、理性與感性(1810‒1830年)、傳統與創新(1850‒1860年)、雍容華貴(1880年)、美好年代(1890‒1910年),演繹法國服裝與珠寶發展史的亮麗進程,透露時代更迭與文化交流,對於法國時尚審美變革的影響與意義。
想起學習劇場藝術和服裝設計的求學時期,每逢西洋服裝史這門科目,就是神遊到外太空的時候,我肯定是那顆龜速開竅的麻瓜;如今站在櫥窗前,隔著玻璃與數百年前的美麗華服對望,情境卻是如此著迷,多希望能把所有細節都仔細賞析,細嚼慢嚥,再完整上傳這些寶貴資訊,妥妥儲存在我的腦海雲端當中。
說來也巧,前些時候看到關於國際建築設計師 嚴迅奇,與他所打造的香港故宮博物館的影音內容,當時就很想到現場觀賞這座歷時多年規劃營造的建築作品,原來這小願望天使真有聽見!
香港故宮場館整體外觀力求功能與美觀兼備,大樓四面以「冂」「凵」型態相間,靈感源自中國垣牆綿延不絕,建築外觀上寬下窄,仔細看建築米黃色的外層是帶孔的曲面鋁合板,內層是清水混凝土,除了呈現文物豐富多姿的肌理和光影效果,也兼具隔熱、節能、吸音等功能,可以減少陽光、溫差對館內文物的影響, 以及降低在鄰近藝術公園戶外演出的聲浪對館內的影響,甚至能分散反彈到維港對岸的噪音。
正門上層外墻如生鏽質感的部分是「耐候鋼」,鏽蝕層正是內部的保護層,且隨時間會越深沉,順勢讓這座年輕的建築物,更像帶有歲月痕跡的歷史文物。
博物館前廣場視野開闊,一眼就被十扇高聳奪目的朱紅大門吸引,每扇門上嵌入縱橫九行共八十一顆的門釘,這是參照了北京故宮朱扉金釘的元素,但門釘改用透光強化玻璃釘,為了能營造富現代摩登感的燈光效果。
香港故宮座享西九海濱三面海景的夢幻地理優勢,進到該場館能感受豐富而深刻的空間體驗,每層中庭面向不同景觀,建築跟周邊建築巧妙融合,露台盡享港島天際線無價景緻,而頂樓的中庭,則是面西就見大嶼山海天一色,新舊時空相連,絕妙情境入眼。
在大量展覽養分攝取後,靜心坐下等待消化,遠眺大嶼山夕陽豪景,讓自己從歷史中拉回到現實,從容感知當下,微笑展望未來。
TOP

小計明細

商品金額
NT$
折扣碼折扣
-NT$0
小計
NT$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