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也經歷過不少特別的體驗,連三寸金蓮都親手做過,而且還是師承國寶戲靴名師 李玉修老師的指導
想想自己也經歷過不少特別的體驗,連三寸金蓮都親手做過,而且還是師承國寶戲靴名師 李玉修老師的指導
這兩雙戲鞋已保存20幾年,是小時候在戲曲學校的作品,當時選擇傳統戲靴製作課程的學生,大概就是一隻手左右的數量,玉修老師當時雖已年邁,每堂課仍上足上滿,坐在板凳上親手示範
做鞋可不是用半成品黏一黏的DIY體驗,是真的把一大塊橡膠用機器裁鞋底,用胚布打版、上膠、車縫、滾邊,抽麻繩搓成手縫線,再一針一線縫製的體力活,小毛頭們一整個學期才把這兩雙鞋子拚出來
每次縫鞋雙手就疼痛不已,難怪老師雙手大拇指和食指都是變形的,而且背也駝脖子也彎,但只要談到製鞋內容,這位外省大爺,總是和藹親切細述,讓我們這些有聽沒有懂的麻瓜,可以盡量明白和認識傳統文化技藝的奧義
手工製鞋費力又耗時,看來吃力不討好且效率極低,卻是玉修老師默默守護的文化寶藏,雖然學期課程不足以培養出製鞋專業,卻能領會到職人對於專業技能的敬業精神與安分踏實的處事態度;很慶幸當時的自己能身在課堂中,且把課程與作品耐心完成
感謝李玉修老師
這兩雙戲鞋已保存20幾年,是小時候在戲曲學校的作品,當時選擇傳統戲靴製作課程的學生,大概就是一隻手左右的數量,玉修老師當時雖已年邁,每堂課仍上足上滿,坐在板凳上親手示範
做鞋可不是用半成品黏一黏的DIY體驗,是真的把一大塊橡膠用機器裁鞋底,用胚布打版、上膠、車縫、滾邊,抽麻繩搓成手縫線,再一針一線縫製的體力活,小毛頭們一整個學期才把這兩雙鞋子拚出來
每次縫鞋雙手就疼痛不已,難怪老師雙手大拇指和食指都是變形的,而且背也駝脖子也彎,但只要談到製鞋內容,這位外省大爺,總是和藹親切細述,讓我們這些有聽沒有懂的麻瓜,可以盡量明白和認識傳統文化技藝的奧義
手工製鞋費力又耗時,看來吃力不討好且效率極低,卻是玉修老師默默守護的文化寶藏,雖然學期課程不足以培養出製鞋專業,卻能領會到職人對於專業技能的敬業精神與安分踏實的處事態度;很慶幸當時的自己能身在課堂中,且把課程與作品耐心完成
感謝李玉修老師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