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端午節不只有吃粽子、划龍舟,香包、立蛋、掛艾草等具深意和有趣的民俗更不能錯過喔!

每到端午就想到划龍舟和吃粽子,其實端午還有更多的民俗,只是隨著社會演進沉寂,像製作香包、立蛋多會在節慶當天出現,而喝雄黃酒、驅瘟疫儀式等習俗則在部份地區仍有保留。本篇將介紹端午節與其民俗由來,帶你更深入認識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也因此端午當天也出現在家門與身上佩掛艾草、雄黃等物,亦或用於製作成飲食,藉由讓蚊蟲不近身。

對惡月(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雖然後期人對端午節的印象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反而忘記其實端午節與其民俗早就誕生,在和名人掛勾後,就以為是先有屈原才有端午節。

紀念屈原的由來是春秋時代,有一個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楚王聽信大臣誣陷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殺掉,屈原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

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另外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詩人,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

 

認識端午節的相關民俗

(一)粽子

源起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裡餵魚、蝦。進而衍化成端午吃粽子的風俗。現今東亞各國也延伸出各種不同的棕子口味,就有湖州粽、北部粽、南部粽、粿粽棕、荷葉粽、冰棕(甜)等口味。

來源:網路

來源:pinterest

 

(二)掛艾草、菖蒲、榕枝

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而端午的另個名稱叫蒲節。

來源:IG@ wild_food_around_the_world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可使身體健康。有關艾草可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以其醫藥的功能而來。而製作粽子時也會使用艾草做粿棕,冷熱吃皆可也十分受到歡迎。

現今較少有榕枝,艾草和菖蒲仍是端午必備的植物。

 

(三)佩戴香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古代縫製香包是一項很重要的女紅,運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現在較少人自製香包,每逢端午多在商店或攤位購買以應景。

來源:pinterest

 

(四)划龍舟

時至今天,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東亞各國多有划龍舟的習俗,成為鍛鍊體力及團隊精神的運動,在節日當天亦吸引許多民眾在岸邊觀賞,為選手加油,也是全家大小調劑身心的最佳休閒活動。

來源:pinterest

 

(五)立蛋

或稱豎蛋,為嘗試豎立雞蛋的中國習俗與遊戲,被認為在端午比較容易立起的來。

來源:網路

 

 2020北中南端午節活動

北部

臺北端午國際龍舟錦標賽(水岸台北端午嘉年華)
活動時間:6/25~6/26
地點:臺北市基隆河大佳段河道大直橋下

來源: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官網

 

新北市議長盃第十屆龍舟賽
活動時間:6/25~6/26
地點:新北市五股區微風運河

來源:新北市議長盃第十屆龍舟賽官網

 

宜蘭市龍舟競渡策展~與龍共舞
活動時間:6/24~6/26
地點:宜蘭人故事館一樓廣場與二樓

來源:網路

 

中部

台中市2020南屯端午「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民俗文化資產活動
活動時間:6/25
地點:萬和宮廟埕

來源:網路

 

彰化「鹿港慶端陽」活動
活動時間:6/24~7/26
地點:桂花巷藝術村舉辦點燈儀式,並同步在中山路、鹿港老街及公會堂

來源:彰化旅遊資訊網

 

南部

2020台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活動時間:6/3~6/25
地點:臺南運河安億橋至承天橋

來源:台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FB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