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農曆過年禮俗一次看!除夕忌弄濕衣服、初一忌午睡, 初四迎神別忘準備甜品討吉利……

迎接傳統農曆新年的到來,是華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這次特別整理從除夕到初十五的年節習俗,雖然有些方式已與現在生活模式有段落差,但是前人對萬物的敬意與謹慎的生活態度,仍十分值得學習。想在新的一年招來好運、發大財,快來看看此次春節專題,一起平平安安過好年!

 

安太歲原因及方法

「太歲當頭坐,無喜便是禍」,太歲君是掌管人們吉凶禍福的神衹,搭配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運行,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吉凶運勢,相傳犯太歲者將百事不順、體弱多病,因此會到廟裡祭拜太歲神藉以祈福消災,因而衍生出「安太歲」之詞。最佳的安太歲時機,建議在農曆12月24日至1月15元宵前,可以到廟宇安太歲、點光明燈,達到轉運、趨吉避凶。

 

 

除夕夜

習俗:祭祖、圍爐、壓歲錢、守歲

避免:弄濕衣服、午夜關燈

除夕為農曆新年的前一天,一早起床可以大掃除,把家裡每個角落都掃過,象徵「除舊佈新」,送走舊的事物,迎來嶄新的一年。下午準備禮祀神祭祖,稱為「辭年」。記得要在除夕入夜前洗澡,並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濕」過年。到了晚上全家人團聚吃年夜飯,圍爐的年菜別忘了準備「長年菜」,也就是芥菜或菠菜(長壽)、魚(年年有餘)、菜頭(好彩頭)、水餃(元寶)、年糕(步步高升),記得要細嚼慢嚥,圍爐吃越晚代表越吉利。

 

年夜飯後,長輩會發紅包給晚輩,又稱為「壓歲錢」,祈求長命百歲,接著就是全家人一同聊天通宵守歲,祈求來年順遂,這天即使過了午夜12點,最好也別關燈,特別是家裡有供奉神明,開燈象徵以光明迎接新的一年。

 

圖片來源:pexels

 

大年初一

習俗:走春拜年

避免:打破碗、催他人起床、睡午覺、洗衣服、洗頭、吃藥、使用刀具

大年初一即是新年第一天,早上切勿催人起床,否則對方一整年可能都要被催促做事,也忌睡午覺,容易會懶散整年、影響運勢。有句諺語說:「初一早吃齋,巧贏吃一年菜」,這天忌殺生,早餐以吃素為佳,但不要吃稀飯,古代稀飯是窮人家的食物,在這天吃稀飯會窮整年。「初一吃藥一整年,啥病誰也治不好」,初一這天也忌吃藥或補品,否則會觸霉頭(若為重病、慢性病還是要按時服藥喔)。早上也不要洗頭、洗澡,才不會將財運、好運都洗掉。相傳初一是水神的生日,也不宜在此日洗衣服。年節期間要小心打破碗,如果真不小心打破,記得要說:「歲歲(碎碎)平安」,便能化凶為吉。

 

初一出行又稱為「行春」,「春」又與台語諧音「剩」相似,代表著儲存、圓滿之意,這天別窩在家裡,可以換上新衣到廟裡拜拜,或是到親戚家拜年,讓自己的運氣能旺旺來。

 

圖片來源:pexels

 

大年初二

習俗:回娘家、做牙

避免:送禮單數、洗衣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回娘家,又稱為「迎婿日」,女兒、女婿準備的禮金或禮品記得要雙數,單數代表不吉利,送禮也有帶財回娘家的寓意。俗諺說:「初一餃子初二麵」,回娘家迎女兒可以準備麵食,有健康長壽之祝福意思。初二這天也是「做牙」日,可以準備三牲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表達對土地公的感謝與恩典,祈求新的一年生意興隆。初一與初二皆忌洗衣物。

 

圖片來源:pexels

 

大年初三

習俗:老鼠娶親、睡到飽

避免:外出拜年、宴客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相傳初三為「赤狗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不適合外出拜年,且「赤」有「赤貧」之意,因此古代不會選在此天宴客,會導致一整年貧困,從除夕忙到初二,大家不妨可以利用初三這天好好補眠、休息。民間相傳,初三這晚是「老鼠娶親日」,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古人會在屋裡角落灑落米粒,俗稱「老鼠分錢」,希望可以和老鼠分享這豐收的一年,也有助提高家運。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四

習俗:接神、吃折羅

避免:出遠門、小氣

按傳統習俗,農曆12月24日是送神日,眾神明會返回天庭,稟告過去一年發生的事,而大年初四則是「迎神日」,諸神會返回人間,這天別忘了準備牲禮、四果、酒、甜品等接神,客廳也要保持明亮,家裡可以多擺放些糖果,供來訪的親朋好友享用,記得要廣結善緣、大方點,如果過度小氣,財神會不願靠近你。這天全家人還可以一起吃「折羅」,所謂的折羅前幾天的剩菜做成大雜燴,相傳這天灶神會來查戶口,因此「忌出遠門」,應在家中準備牲果、放鞭炮來恭迎。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五

習俗:迎財神、送窮、開工日、包餃子、送窮

大年初五又稱為「破五」,意即過了初五後,年節就告一個段落,沒那麼多過忌諱了!民間通俗在初五這天還會吃餃子,因包餃子的動作,象徵把小人的嘴捏起來,據傳可免除小人讒言之禍。過年期間不能倒垃圾、打掃,到了初五這天就可以將垃圾倒出去,象徵「送窮」,相傳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許多商家、公司行號也會挑此天開工,藉由幫財神祝壽,招財進寶讓一整年財運都旺。

 

圖片來源:pexels

 

大年初六

習俗:開工

初六是開始做生意的日子,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古時這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12為6的雙倍,有66大順之意。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七

習俗:吃春捲、麵線

避免:出遠門

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日」,相傳女媧創造萬物的依序為「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也就是在第七日造出人,因此這天也是人類的生日。傳統習俗在這天會吃春捲、餃子、麵線,象徵長壽之意。民俗上這天又稱為「七煞日」,盡量避免出遠門。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八

習俗:順星節

民間相傳正月初八為穀子生日,又稱為「順星節」,若這天天氣晴朗,則代表整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九

習俗:拜天公

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各地廟宇會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向天公祝壽,從午夜子時開始就會聽到不斷的鞭炮聲。記得,拜天公的水果要避免釋迦(外形如釋枷牟尼的頭)、番茄(番字有不雅之意)等,可以選用圓形水果象徵圓滿。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十

習俗:有食食

大年初十是石頭的生日,又稱為「石頭節」,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這天也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戶戶會剩有祭拜天公的豐富佳餚,能夠飽食一頓,因而又稱「初十有食食」。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十一

習俗:子婿日

正月初十一,按照傳統習俗稱為「子婿日」,這天是岳父要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拜天公的食物,在初十後還剩很多,娘家就不需再破費,直接可以宴請女婿。過了初十一後,就可以開始準備慶元宵,如同傳統歌謠所唱:「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圖片來源:pixabay

 

大年初十五

習俗:提花燈、猜燈謎、吃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夜晚,直到這天過後,春節才算過完。這天會提花燈、猜燈謎、吃元宵。

 

圖片來源:pixabay

 

 

年節傳統習俗僅供參考,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的規矩也不似古代那般嚴謹,新年期間最重要的還是和和氣氣、與家人們多聚聚,凡事以和為貴,平安即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