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生活本就大不易,情緒起伏要留意!情緒可能引發哪些疾病?如何控管情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又緊湊,成日被各種壓力包圍,像是來自家庭、學業、人際、事業、財務、感情、健康等因素,當長時間處於高壓與焦慮等狀態時,情緒就容易因過於壓抑或受迫害,而出現扭曲現象,使心理及生理都可能產生疾病。初期常因以疲倦、不安、失眠等症狀呈現所以易被忽略,而培養自覺性體察每日情緒變化,是相對重要的關鍵。學習消化及排解壓力與做好情緒管理,以遠離被情緒綁架或勒索,更能避免深陷情緒疾病或發生憾事之危機之中,這無疑是現代人必須關注、正視與肩負的重要議題與責任!

 

 情緒的定義與種類? 

情緒(Emotion)又稱為情感,為人類生活的調味劑,是相當個人主觀的感覺,情緒沒有所謂對錯與好壞之分,但過度極端、傷害或涉及不法之行為,則不應被容許。不論是正面、負面的情緒,皆基於某種原因而產生,例如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特定的對象或事件,通常不會無故生成。根據維基百科對情緒的定義,這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結合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之狀態。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所致。最普遍且通俗的情緒類別,即包含喜、怒、哀、驚、恐等。

 

 如何不被情緒左右? 

圖片來源:pexels

每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必然會產生情緒,完全否定或壓抑情緒是不健康的;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感受情緒的存在與發生,但不應被情緒牽絆與左右。想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就得學習如何管理情緒,包含敏銳察覺自身當下的情緒、接納與理解情緒的表現方式,及主動尋求適當的解決途徑,以避免陷入被情緒勒索,甚至導致行為失控、週而復始等惡性循環。舉例來說,如果很常容易因一點小事就鑽牛角尖或發脾氣的人,可試著找出讓情緒失控的主因,也就是挖掘出情緒引爆之癥結點為何。當感到煩燥不耐時,不妨暫時放下手邊代辦事務,藉由深呼吸調息,伸展緩解緊繃身心,散步透氣排解不快,或喝杯咖啡吃個點心,以減退不必要的情緒過度反應,可有利理出打結的思緒,並重新步入正軌。

 

 情緒管理方法為何? 

圖片來源:canva

 

1.學習覺察情緒

「情緒管理」並非指壓抑或消滅情緒,尤其負面情緒產生是無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應學習以正確方式,了解與消化不良的情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觀察自身情緒,理解自己當下真實的感受並將其具象化,例如透過寫日記具體詳細描述當下的事件、情境、時間、感受與反應,如胸悶、吼叫、哭泣、呼吸急促等,接著經冷靜後思考當下的表現過程,試著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用以確認內心真正的感受。若練習過程中,已能坦誠面對自身有待改善之處,則表示已提高對情緒的自覺意識與作為,此即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關鍵要素之一。

2.接納自身情緒

罹患情緒相關疾病的案例中,許多是來自不懂表達自身情緒,或刻意忽略壓抑情緒所導致。情緒管理第二步,即時學習接納自身情緒的真實樣貌,擺脫全然「壓抑」的習慣,當出現負面想法或情緒時,不急著逃避或假裝沒事,更不需嚴厲自責。此時應大方面對,接納其存在,耐心傾聽內心的聲音,生氣就生氣、難過就難過,勇敢承認這些負面情緒確實存在,接著也不忘起身專注解決與消化這些眼前的問題。而在認同自身情緒的同時,更應扛起善後與面對問題的責任,不僅可效率走出不良情緒,更能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傷害與風險。

3.適當抒發情緒

當負面情緒持續積累,又得不到有效的釋放時,便會影響人的精神與身體機能,不論是對自己或是他人,都可能產生傷害。情緒管理第三步,是藉由適切的方式來紓解自己的情緒壓力,例如找親友或諮商師傾訴、泡澡、下廚、運動、聽音樂、寫日記等,都有助抒發情緒。而藉由大吃大喝、抽菸酗酒、暴力自殘等極端方式宣泄情緒壓力者,不僅將危及自身健康與生命安全,也可能造成他人負擔與傷害,甚至觸及法律規範,因此,謹守道德份際是身為人的基本認知與作為。

 

 情緒相關疾病為何? 

圖片來源:pexels

 

 精神之疾病 

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 精神疾病是大腦生病的結果,大腦是個精密的器官,掌管了我們的情緒調控、衝動控制、現實感判斷、思考內容等,一旦過程出現異常,就可能會呈現出憂鬱、焦慮、激躁、恐慌、妄想、幻聽、強迫思考或強迫行為等精神病症狀,進而診斷成特定的精神疾病。

 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種極度焦慮的症狀,容易合併焦慮症和憂鬱症,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無法預期之極度恐慌焦慮的情緒,會出現坐立難安的行為,伴隨嚴重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頭暈、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

 憂鬱症 

憂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指的是至少持續兩週以上的憂鬱情緒及缺乏興趣及活力之症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多數人不自覺,或是不願承認及抗拒治療。常見症狀如快樂不起來、整天想躺床、腦筋變鈍、甚至嚴重時會有自殺意念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至2030年憂鬱症將會由2004年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三名的疾病,一舉上升至排名第一的文明疾病。

 焦慮症 

焦慮指的是擔心、害怕的感受,當焦慮的狀態已超過適當的限度,並對生活造成困擾時,就可能是罹患焦慮症。常見症狀如坐立不安、出汗、頻尿、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躁鬱症 

躁鬱症正式名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是一種經歷情緒的亢奮期和抑鬱期的精神疾病,當躁病發生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過度興奮、易怒、憤憤等表現 ; 當鬱病發生時,則會出現如情緒低落、食慾減少、反應或動作變遲緩等。

 高血壓病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排名的首位。當在不同時段,連續測得三次以上,若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就達到所謂高血壓的標準。高血壓是隱形殺手,患者通常毫無症狀,少部分會有暈眩、心悸、頭痛、疲勞等症狀,當情緒激動時,脈搏會加快、呼吸變得急促,也容易引起血壓上升。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就是胃、十二指腸等黏膜受到胃酸侵蝕而形成表面組織損傷。根據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衛教暨健康管理中心公告,容易得消化性潰瘍者,包含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焦慮、飲食習慣不良,三餐無定食定量、吸菸及喝烈酒、幽門桿菌感染或胃酸分泌過旺者等。

 免疫力失調 

情緒與免疫力息息相關!資深精神科醫師唐子俊曾表示,暴露在強大或慢性壓力時,免疫系統會受到明顯的衝擊,致使增高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危險性,且壓力下過度活化的自律神經系統,也可能會導致免疫反應的失調或失控。

*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當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時,即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情緒失調支援管道 

圖片來源:canva

 

當深受情緒困擾,無處傾訴或甚至有想不開的念頭時,千萬別害怕或排斥求助與受助,建議可藉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之門診尋求協助,也可透過以下救援服務專線進行諮詢。

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政府關懷專線,提供24小時服務,提供心理諮詢及自殺危機即時介入、評估、轉介與第三者通報等自殺防治相關服務。

免付費保護專線 113

政府關懷專線,24 小時,有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的問題或困擾,或是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遺棄,皆可撥打。

免付費男性關懷專線 0800-013-999

政府關懷專線,每日9:00-23:00,提供給想解決家人關係衝突(包括夫妻、親子、手足及親屬等)、家庭暴力困擾或想促進家人關係之協助。

免付費生命線 1995(要救救我)

民間關懷專線,24 小時,提供各種心理困擾問題協助。

張老師 1980(依舊幫你)

民間關懷專線,心理諮商師皆通過考選部專技人員心理師考試,並取得行政院衛生署諮商心理師或臨床心理師證書的專業人員。全國四個心理諮商中心共有約50位的心理師提供專業的諮商服務。中華電信撥打免費,其他電信,電信業者以市話計費)

 

 諮商與治療之意義 

圖片來源:canva

生活中人人都乘載著各式壓力,問題的解決方式多元,其中進行心理諮商或精神科門診,仍易存在刻版印象,例如進行心理諮商是否表示自己精神狀態不正常?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怎可能理解我內心真實的煩惱?因而更加害怕、焦慮或抗拒接觸。若有這樣的顧慮皆屬正常,而懂得藉由專業人士共同協助,以找出問題解決方案,通常是更具效率且實用的方案之一。反之,過度依賴心理諮商尋求人生答案,或仰賴相關治療藥物成癮度日,亦是錯用了其真正的意義與功能。當遇困難時,請不吝給自己一個像上述之因應方案做選擇,適時借助專業力量,同時也需打起精神努力前行。

心理諮商,即是與心理師透過分享與討論、釐清和處理自身的情緒問題,並共同討論出因應之道。而精神科治療目的,則在於對急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理及功能缺損進行周延的評估,透過接受安全有效之精神醫療,快速穩定病狀,並依據個別功能擬定逐步復健之計劃,以順利回歸居家與社會之如常生活。

進行心理諮商與精神科門診治療,如同為心靈進行保養與調理,與每天日夜都會養護肌膚是一樣的概念;要讓機械運行如常,本就應定期進廠保養,只要精準解決核心問題,就能降低故障與損壞率,如此便可平安順心過日子。